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梵名為阿縛蘆枳底濕代羅(Avalokitesvara),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新譯為觀世自在,或觀自在,密號為正法金剛,或清掃金剛。他能觀察諸法,自由自在,給一切功德與一切眾生,使之脫離苦海,得到快樂,故稱為觀自在。
菩薩的位次,要分為兩種;一是因地的菩薩,一是果地的菩薩;因地菩薩的次第,從最初發菩提心起:相信自己有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於是發大心,立大志,起大行,所謂:行菩薩道,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要經過這五十五位階段,三大阿僧祇劫,功行圓滿,才可成佛,這叫做因地的菩薩,好像彌勒菩薩,地藏菩薩,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因地菩薩,最後才來成佛。
至於果地的菩薩,他是已經成過了佛的人,因為還要度生,所以再來做菩薩,佛教有一句術語,這叫做倒駕慈航,這好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他們是已經成過了佛好久,再來現菩薩身,廣度聚生,這就是悲願無盡,而觀音菩薩,誰都知道:他是一位過去「正法明知來」,可見觀音菩薩是一位果地菩薩了。
依據佛教的經典記載,大士在不同的場所和不同的年代,都普現色身救世,祂不但度人,而且度六道輪迴中的一切眾生:不但度娑婆世界的一切聚生,而且也度三千大千世界中的諸神諸佛。
太乙救苦天尊乃玉清天寶尊,應化玄元始,浩?垂救濟,大千甘露門,妙道真身,紫金瑞相, 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十方化號,普救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尋聲赴感,而且碧盂甘露,手內揚枝,遍灑甘露春。
太乙救苦天尊為普度人鬼,乃化號為十方靈寶天尊,又再化身為十殿冥王,不僅此也,牠還特別創造了一個東方淨土,東方長樂世界,而且時常下地府說法,其裝扮與佛無異。身穿金鑾袈裟,手持九環錫杖,金缽孟裝甘露水。
考二聖之寶相,誓願及所持之法器(白玉瓶,手內楊柳)可知太乙即觀音,觀音即太乙矣!
據彿祖指示,祂與救苦天尊,乃是不同時期的應化身,身雖不同,道果?一,所以二尊所持法器相同,殆無疑問矣。即太乙救苦天尊→慈航道人→觀音大士。
(沈武義-眾神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