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space
最新消息
space
天和道觀
space
天和釋義
space
廟史沿革
space
神尊介紹
space
祭祀活動
space
祭祀禮儀
space
交通資訊
space
連絡我們
space
facebook
space
線上抽籤
space
各期會刊
space
廟宇
底
天和道觀最新消息各期會刊
天和釋義廟史沿革神尊介紹祭祀活動祭祀禮儀交通資訊連絡我們facebook線上抽籤end
his-1  頂揖子寮村,位於嘉義縣東石鄉末端,早期於民國前 十年之前(公元一九○二年),係在目前本村岸南一帶定居,當時本村實為人文薈萃之地;據長輩道,早在三百年前本村就有張府千歲、蔡媽夫人、女媧娘娘之信 仰,當時張府千歲(張王爺公)也時常顯赫幫助村民渡過無數難關,大家為感念神明護恩,常有建廟的構想,奈何因缺乏適當地點,而一直拖延,所以,張府千歲才 再尋覓他處建廟。之後經天災地變,才由神明指點遷村於現址,尚且也有移居高雄、台北或他處定居。 當時都由爐主輪流迎請神尊回家中奉祀,經歷代先人至近代,張府千歲再下降取家父啟明為乩,救難救民無數,然經由數年,乩身年邁後,港口宮天上聖母因千歲 (張王爺公)在本村與鄰近村落救了無數生靈,念其功高,遂再相請張府千歲留在本村,並薦奏玉旨敕封為九千歲,繼續護佑萬民。因村中需要,於民國六十三年 (歲次甲寅年)農曆六月廿日再取文權為乩,並命名尊奉神尊之處為安龍壇,後因環境因素,係於民國六十八年農曆十月廿六日,文權奉請張府九千歲金身南下,據 點於高雄,以幫助本村南下高雄之弟子或外來信徒,香火鼎盛。在此同時,王老仙師也顯化夢境於文權,經弟子求教張王爺公後,才了解原來天和法師公有一傳人在 台南縣後壁鄉烏樹村,經探訪後,遂相請天和法師公王老仙師之傳人陳新茂老先生南下傳教道法,其後師令直傳於文權,繼續宣揚傳教天和法師公王老仙師道法。根 據了解,陳新茂老先生師承自陳稟昌老先生,陳稟昌老先生為廣東省人氏,其原名為鎮潘,來臺灣後化名為陳吉安,精通五術,遊歷各地,直至台南府城,因緣巧 遇,而與陳新茂老先生結下師徒之緣份,並繼續了天和法師公王老仙師道法之宣揚。
his-2  民國八十一年仲春,郭從南先生因感念張府九千歲護佑之恩,而有建廟構想,經由眾弟子再三懇求,張王爺公 才同意建廟;當時,就由郭從南先生發起,並擔任籌建 委員會主任委員,謝華章、李文發、曾金生為副主任委員,張火盛為常務監事,張昭正為總幹事,謝賢金、陳塗能、王塗生為總務,文權則為本壇主持,與本村眾委 員共同籌備建廟事宜,並委託台北市林昭桐教授為本壇結構設計製圖,同時,郭從南先生也捐獻三分的土地為建廟用地,於民國八十五年農曆八月十六日動土,同年 十月卅日正式動工建造。 後來,從南先生因事業繁忙,導致身體違和而逝世,遂由委員會再推舉郭曾水錦女士為籌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繼續推展建廟事宜。民國八十八年時因申請使用執照的 需要,而改組為管理委員會,仍由郭曾水錦女士當任第一屆主任委員,陳泉為副主任委員,李水賜為常務監事,謝賢金為總幹事,張火盛、陳塗能為總務,文權擔任 主持,繼續廟務之推展。而為了讓後代善信對張府九千歲更加明瞭,於是由文權指導,佃陽負責規劃蒐集,將張府九千歲之生平事蹟,彙編銘刻於本壇主殿之壁堵 上,以供後人景仰。同時,本壇在建造之際,因受到主委郭曾水錦女士的鼎力支持,再加上眾位委員也稟持張府九千歲的精神,同心協力,克服萬難,才得以於民國 九十二年(歲次癸未年)仲春,歷時六年餘,建構成今日莊嚴巍峨之廟貌;爾後更應該稟持犧牲奉獻之精神,恢宏聖教,期能創造出更完善的成果。
民國九十三年天運歲次甲申年農曆九月廿三日子時玉旨敕賜為安龍府。
安龍壇管理委員會
主  持 王文權  撰
主任委員 郭曾水錦 暨全體委員 仝立
中華民國 九十二 年 二 月 吉置
bot-line